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系统动态

为农服务进行时|农民的使者郑户南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时间: - - : : 浏览次数: 【字体:

浙江之声联合浙江省供销社、农合联推出专栏《为农服务进行时》,本期关注合作经济人物故事,今天来认识郑户南。

杭州泗乡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郑户南,深耕农业机械服务20多年,购置了杭州第一台收割机,带领合作社社员走向全国水稻产区跨区域收割。他还深耕农耕文化挖掘,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农民的使者”。

在杭州西湖区西湖茶场村泗乡之家记者见到了郑户南,他迫不及待地带着记者来到了一台充满年代感的收割机前说,这是他在1997年从日本买来的杭州第一台收割机。“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快乐,我们割稻子的时候,周围站满了人,真的把你当明星一样。”

郑户南1968年出生于杭州农村,1985年,他被分配到乡农机站工作,捧上了“铁饭碗”。然而,从小跟从父母去农田劳作的他,深刻领会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种田的枯燥和繁重给郑户南埋下了“改变”的初心,1997年,郑户南放弃“铁饭碗”,引进杭州市第一台收割机,帮助农民收割稻麦,尝到机械化收割的甜头。

“一使用后我发现这机械化代替人力,效率太快了。是不是能更大范围为我们村进行服务?我记得当初这台收割机的价格是二十四万九千八,那个时候(收割)每个月可以赚三五万元。我们一定要打破我们繁重的体力劳动。”郑户南说。

然而,农业机械化转型仅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脑海——组织起来,走农机合作社的道路。就这样,2005年7月郑户南以自己的4台收割机作为基本资产,发起组建杭州市第一家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杭州迴龙农机合作社。

2007年,由于城市化进程,周边农田减少,收割机出现了长时间闲置,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郑户南想到了走出杭州,进行跨区作业。“江苏高邮是我们第一个跨区域作业的地方,想不到外面的天地有这么大。所以,走出去就是有机会。我们现在就是大半个中国,基本上有水稻的地方我们都割过了,我们最远的到海南。”

依靠合作社的力量,郑户南带着他的队伍奔向全国种粮地区开展农业服务,推广农机技术。15年来,他的队伍行程8万多公里,为农户收割75万亩。免费为贫困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灾区群众收割4000多亩,为农户节省开支和社员增收上千万元。

在发展农机服务中,郑户南早在2007年起,就着手挖掘农耕文化。他收集了上千件当地民俗器物、农耕用具,建立乡土民俗文化体验基地,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让中小学生了解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

在郑户南眼中,这一个个旧式农工用具,背后是鲜活的乡村故事,把这些好故事讲出来,弘扬乡土文化,正是合作社要做的事情。“很多单位来这里开会,到这里来参观,来参观学了他总要吃饭、住宿,这样一来我们合作社就能产生额外的收入。不是我们现在光光去割稻子产生的,它带动了民宿、餐饮、农家乐、会场等。”郑户南说。

 

终审:平台超管

相关信息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