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了重要遵循。组织部门肩负管党治党重要政治责任,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中,以组织路线服务保障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奋力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推动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取得的重要政治成果。组织部门要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抓实全员培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高质量办好省管干部集中轮训研讨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系统培训。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原著原文,用心领悟原义原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丰富学习载体。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广大干部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科学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推进常态长效。全面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做到理论创新向前一步、理论武装跟进一步。深化推选百名优秀教师、评选百门精品课程、遴选百个攻坚克难典型案例“三百工程”,选聘一批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专业人才、先进典型上台授课,增强理论培训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认真总结领导干部“领学、述学、考学”试点经验,健全理论培训追踪问效机制,让理论学习真正成为“硬要求”。
坚持以基层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按照党的二十大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出的重大部署,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持续扩大“两个覆盖”。一体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让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深化“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标杆引领计划,健全“常态摸排、动态组建、规范提升”工作机制,推动全省“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有效覆盖。重点加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建设,探索支部建在网上、平台上、运输线上,及时反映群众诉求,提供优质服务,让党旗在“两新”组织高高飘扬。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依法依规做实村(居)民代表工作,更好地发挥村(居)民代表上传下达、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推动职能部门将便民服务事项的审批权限下放到乡、受理权限延伸到村。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努力实现从“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向“群众动嘴、数据跑腿”转变。
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完善保障发展党员质量的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稳妥有序做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深入开展以讲一堂“微型党课”、看一部党员教育片、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锤炼,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推动基层堡垒作用有效发挥。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力实施铸魂赋能、队伍提质、兴业共富、强基善治、引智聚才、连心到户“六项行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支书和工作队,持续深化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总结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抗灾救灾等成功经验,从建立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快速集结调配党员干部人才、有效组织动员群众等方面,探索构建“平战结合”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哪里有大事要事难事,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党员的冲锋在前。
坚持以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要深入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干部育选管用工作,以鲜明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突出专能“育”。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和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健全常态化实践锻炼机制,创新开展项目式挂职,组织选派干部到吃劲岗位、基层一线、困难艰苦地区摔打磨炼,到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主阵地建功立业,促使干部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严格标准“选”。深化政治建设考察,健全以专项考察为龙头、“平战结合”、专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的具体办法,确保选出来的干部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突出实干实效,建立“赛场选马”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综合比选择优机制,真正把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统筹开展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日常调研、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同干部育选管用结合起来。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大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薪火工程”,落实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战略性制度安排,打破隐性台阶,让有为者有位,着力建设一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队伍。
刚柔相济“管”。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情况、中央巡视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进展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健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管在平常、严在日常。全面加强新时代市县党政正职队伍建设,持续保持队伍稳定。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形成上下有序、进出畅通的良性循环。完善关心关爱举措,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失实举报澄清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为敢闯敢创敢干的干部提气鼓劲。
坚持以第一资源服务第一要务,夯实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取得更大成效。
优化人才政策项目。深入实施“芙蓉计划”,统筹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意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开展人才项目实施规范化建设,巩固深化人才计划优化整合成果,建立“唯帽子”问题治理常态化机制。强化人才政策项目统筹,全面落实重大人才工程、专项人才行动。加快建设岳麓山实验室等“四大省实验室”,全力支持长沙创建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加快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优化引才聚才方式。聚焦战略科学家这个“关键少数”,抓住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个中坚力量,突出青年人才队伍这个生力军,通过专家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围绕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系,紧扣新兴优势产业链,抓住“卡链处”“断链点”,深化“智汇潇湘”系列引才活动,提升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提高在湘高校毕业生留湘率、湘籍高校毕业生回湘率、省外高校毕业生来湘率。
优化人才体制机制。探索推行临床成果评价、工程技术案例评价、代表作评价等制度,着力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新型职业职称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等领域职称评审。探索实施人才“校企双聘”“校地企交流挂职”制度。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人才在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逐步下放预算调剂权限、提高间接费用比例。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树牢人才意识,强化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保障,打造全省一体化“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制定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事项清单,制发“湖湘院士卡”和“芙蓉人才卡”。强化用人单位人才管理和服务主体责任,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人才子女就学等问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三湘大地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