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系统动态

萧山供销积极打造“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

来源: 市供销社 发布时间: - - : : 浏览次数: 13 【字体:


今年以来,杭州市萧山区供销社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振兴乡村,农旅先行”为主线,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成功打造了全区首个农旅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区域农旅产业共建共享及市民百姓乡旅体验游的重要载体,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旅游”发展的新路子,有效发挥了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一、围绕乡村振兴,打造农旅服务新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最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农村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萧山供销社结合本土乡村旅游现状,通过构建三大平台,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是成立农发旅行社。为发展供销旅游经济,专门成立了杭州农发旅行社有限公司。与普通旅行社有所区别的是,该旅行社植根“三农”,主要服务于乡村旅游线路推荐和活动组织,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休闲旅游、会务旅游、红色旅游、科技旅游和团建旅游的五大旅游板块。今年以来,先后开辟了河上年糕节、湘湖年鱼节、进化梅花节等十余条萧山供销美丽乡村线路,极大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旅游需求。

二是组建农旅合作社。在旅行社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又通过把全区旅行社、合作社、旅游景点、休闲农庄、农业基地等农业和旅游要素串联起来,组建了农旅专业合作社,顺利召开了第一次全体社员大会,从而为社员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创收致富渠道,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真正填补了“农业+旅游”产业空白。目前,合作社已经联合了70多家涉农企业,意向企业50余家,基本涵盖全区农旅产业主体,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依托。

三是打造综合信息平台。萧山与周边县(市、区)相比,乡村旅游的优势一直不是特别突出,主要在于旅游资源大部分掌握在分散的农民手中,缺少综合型的信息平台。为此,萧山供销依托“一网一号”服务阵地,初步发挥了信息的集聚和平台的辐射效应。其中“一网”指萧山农旅网,目前正在改版调试中,规划将打造为集乡旅信息发布、线路推荐、网点咨询、在线订单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专业网站。“一号”指农发农旅公众号,充分发挥微信受众广、关注度高的特色,及时发布旅行线路、推出特色产品、交流活动经验,并专门推出了微商城,实现了农旅产业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二、围绕富农惠民,构建农旅活动新常态。萧山供销在农旅平台建成后,积极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着力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实现了助农增收和惠民利民的双丰收。

一是农旅品牌化。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注意力经济,这一特征决定了农旅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萧山供销打造了“振兴乡村、农旅先行”的供销乡旅品牌,并利用网站、APP和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将每次活动的体验和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通过粉丝群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将萧山南部原生态自然风光、风情小镇、东部围垦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逐层向外推广,获得了区内外的广大关注和好评,促进了“农业+旅游”经济的更加繁荣。

二是活动常态化。自农旅合作社组建以来,充分发掘自身和周边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业与全域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努力实现农旅融合大发展。特别是联合区妇联、旅游局开展了“我带妈妈美丽乡村行”系列主题活动,做到每月推出一条精品乡旅线路,组织一次200人以上的乡村体验游,足迹遍布进化、戴村、河上、浦阳、瓜沥、衙前、益农和钱江世纪城等多个乡镇平台,带动了一大批景点、民宿和农庄走进百姓的视野。通过夯麻糍、打年糕、坐花轿、赛马车、捏陶瓷、采桑果等极具“乡土味”的特色活动,让城里人在自家门口就能体验原汁原味的本土民俗和文化,满足了老中小各个年龄阶段游客的需求,更给乡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三是产业联动化。注重通过供销社为农服务载体,打造新型农旅体验项目。依托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打造了湘湖三期四季花海、钱江世纪城亚运林等都市生态游。依托“一村一品一合作社”建设,开发了吉山赏梅、茶园采茶、竹林挖笋、水果采摘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基地、农庄等经营主体生产、加工、销售游客喜爱的有机农产品、农副产品,支持企业研发名优果品、精加工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许多农业基地开辟休闲游后,不仅农产品销量增长、销售渠道拓宽,而且节省了采摘劳动力成本,销售价格提高,效益明显。

三、围绕模式创新,推动农旅融合新发展。下一步,萧山供销社将按照“突出特色、农旅互动、以旅促农”的思路,力争农旅服务平台成为市民乡旅的首选品牌,全面唱响“乡村振兴,农旅先行”的主旋律。

一是打造精品农旅服务项目。探索农旅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充分利用河上、所前等美丽乡村建设创造的村容村貌,推进文化开发,融入旅游功能;探索农旅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融合,全力打造浦阳江现代农业园、钱江湾都市生态农业园等重点项目,开发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等不同主题旅游;探索农旅发展与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融合,依托萧山萝卜干、萧山青梅等产业种植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博物馆、体验园,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农村旅游产品,形成“点线面”,提高精致性,强化特色性,通过创新提升农旅项目的市场吸引力。

二是推动农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挥农旅合作社的作用,完善农旅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农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变,使农旅融合美丽经济成为供销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发展“大农业、大旅游”出发,鼓励农业基地、合作社等一二产业主体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庄、民宿等三产主体优化服务功能,通过整合优势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农旅功能,发展三产融合富民产业,全面推动农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联动发展。真正为全区农旅发展构建一个合作、交流、互动的组织体系,发挥助农增收、美化乡村的作用。

三是打响萧山供销农旅品牌。在继续做好品牌宣传阵地建设的同时,打造更多吸引眼球、原汁原味、富有本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结合萧山戴村、进化等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推广养生产品,培育生态养生品牌;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形成融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培育风情农家品牌;以多业态共建共赢为方向,形成涵盖“四季采摘+景观”、“运动+观光休闲”、“旅游+文化饮食”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培育萧山特色品牌。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品牌打造和宣传促销,提高萧山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品牌示范带动。

 

相关信息

  • 暂无资料